Google+ 生物產業機械: 台灣農業機械化之配合措施與展望

Friday, May 04, 2007

台灣農業機械化之配合措施與展望

台灣農業機械化之配合措施與展望

•農機公會 莊石鑑•

一、前言

過去長期認為國以農為本的保守思想與觀念,造就了糧食保護政策的特別待遇,在此大環境之下台灣農業機械化快速茁壯,已達農業全面機械化高效率自動化生產作業水平。
台灣農業生態環境目前除了傳統農作物常態生產之外,已經普遍化走向生物科技領域,逐漸搭配休閒農場、地方特產、精緻農業等高價值、高科技產業。相對的產生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需求,更加往自動化高科技檢測研究發展。以下謹就未來推動農業機械化之配合措施及展望提出淺見就教於產官學各界。

二、配合措施

(一)農業企業化管理
農業機械普及率始於代耕中心的代工制度,造就了許多代耕中心轉型往發展專業化分水嶺努力,有的專營育苗路線包括:水稻育苗、蔬菜育苗、果樹育苗等。有的專營乾燥加工路線包括:乾燥選別、碾米加工、分級包裝、小包裝米等。有的專營機械代耕路線包括:整地承包、插秧承包、收割承包等。未來應加強輔導專業化分工,讓代耕中心擁有農業專業化企業管理體系,才能有機會跟得上工商企業的經營水平。

(二)廠商專業化經營
台灣耕地面積太小,農機市場有限是不爭的事實,過去的農機市場歷經成長期、茁壯期,在尚未普及時的競爭是有空間的。然而目前一個縣市只要一個農民想購買一部曳引機,則全縣市的農機同業都會競爭報價。如此激烈競爭的行銷環境,難怪廠商同業個個叫苦連天。
中小企業型的農機廠商,過去配合政府農業機械化政策的發展,卻忽略了開發國際外銷市場。今後應調整企業組織為行銷導向的架構以及生產專業化新產品或者是具有地域屬性的規格產品。農機公司更要積極做好專業行銷人才培訓,重新調整現況經營模式成為專業化和國際化。

(三)研究發展
借重台灣現有農業機械相關科系所屬改良埸的研發能力,協助農機廠商開發新產品,促成農機專業新產品技術升級。

(四)政府專案化補助
過去政府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提撥農業發展基金,提供低利貸款與新型農機給予補助款補貼農民,這些優惠的推廣結果已經完成了台灣農機全面機械化之偉大貢獻。希望政府能夠持續把這種成功輔導美意轉稼給農機廠商或給農機學術機構繼續研究開發新型農機,配合生物科技時代的來臨,讓台灣農業機械化更上一層樓。

(五)行銷導向調整新通路
在過去興盛時期,大部份的農機廠商設有各縣市總經銷,鄉鎮設置經銷商,村里則配置有分銷商﹝協力者﹞。1980年代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必須降低業務成本,因此逐漸的把各縣市原有的總經銷降格為經銷商,廠商改採直接指揮各鄉鎮經銷商之管理制度。

培養專業經銷商是專業農機廠商當務之急,克服競爭環境務必整合現有經營體質,朝向專業化深耕才能顯得獨特與眾不同。

農機廠商完成體質改善邁向專業化發展國際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強結合現有經銷商體系。農業機械會受不同土壤、氣候、和作物等特殊因素之影響而改變機械結構,也就是說開拓各地或國際市場時必須要有第一線的維修服務專業配合,否則到了當地往往會因環境差異而發生難以解決的困擾。

三、展望未來

台灣農機市場萎縮是高度機械化後的現象,汰舊換新的市場必竟形成粥少僧多之惡劣競爭環境。為了免除無利可圖之持續困擾,唯有善用我們的經驗,邁向國際化分工開拓台灣農機工業未來的發展走向。

(一)零組件市場導向
中小企業欠缺商標品牌形象的宣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要打開知名度相當困難!如果願意將自己變成OEM生產工廠的話,就要結合或借重大廠、大品牌之策略聯盟。或者是調整現有生產策略,減少成品生產力加強零組件的大量生產,讓中小企業擁有專精技術研發新材質共用品體制,唯獨發展共通零組件才能獲致以量取勝的生存空間。農機廠商進入OEM成品代工業務發展或者是專攻零組件供應市場,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與資金,實屬中小企業經營階層值得深思考量之目標方向。

(二)經驗屬性技術
台灣農機廠商幾十年來的歷練結晶,並不一定容許農業機械專業在國際市場依樣畫葫蘆。當地環境屬性如土壤是沙土、黏土之分,作物高低大小之分,氣候潮濕、乾燥之分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品材質需求的差異化。

把整個世界區分為未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三種市場。有關購買欲需求的條件分別為:未開發國家講求便宜能用就可以;開發中國家講求不要太貴好用耐用;已開發國家講求品質第一還要非常好用非常舒適,當然價格也要公平合理。六年前農機公會組團到越南考察時發現越南農民相當喜歡台灣的農機產品,只是比較大陸農機產品嫌貴了一點。幾年後的今天好像整個越南農機市場都是大陸產品所佔有。因此針對不同市場要有不同行銷策略。

台灣全面農業機械化之後續研發重點為提升產品品質與生產技術面,以求繼續開發相關生物科技新技術、新產品。台灣農機界專業化所累積的豐富經驗,如果應用到需要專精技術的國家從事技術指導,參與國際技術合作生產事業,將是發展台灣農機產業國際化的可行性方案。
四、結論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能夠全面農業機械化,主要因素為該等國家發展工商業的同時也重視大力推廣補助農業機械化,其二則是農村人口離農就業,農業生產自然必須仰賴機械化,同時邁向自動化、省力化發展。

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國際化分工是生產導向、形象品牌是行銷導向,知識管理是競爭導向、人才品質是獲利導向。台灣農機產業必須發展成為國際化企業,在未來必須在生產、行銷、競爭和獲利等導向上重視分工,品牌、管理和人才。 (作者連絡電話:02-2304118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