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收穫是一件大盛事

自古以來收穫是一件大盛事,很少人會因歉收而歡呼,因豐收而哭泣。不過,處在當今這個新世代有些不變的道理也會走樣。鄉下常有菜金菜土、一颱吃三年的說法,就道盡其中的奧妙所在。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情況,一般收成的價格受市場及氣候的影響很大。無論如何,豐收對農民而言還是一件重要大事。

水稻收穫之機械化過程是循一個發展的軌跡而行。整個過程裡可以看出國內廠商在此方面的努力。雖然屢敗屢戰,且也未達前仆後繼的程度,但著實也盡了相當的心力,進行各項研發的工作。只可惜當初之資源與技術均缺乏,無法獲得具體成果。反而讓日人捷足先登,製造出性能優良的收穫機種回銷台灣。台灣的聯合收穫機市場完全成為日商的天下。

無可諱言的,聯合收穫機之出現對整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影響很大。這種功能強大的收穫機成了代耕業者之利器。在採收期間,他們日以繼夜,由南而北奔波,進行代收作業。農民只要一通電話,即可安排收穫事宜。收成的稻穀則直接以散裝車送到農會的乾燥中心進行乾燥並繳交。農民因此即使沒有採收機械,亦可藉此代收制度而享受農業機械化的成果。因此,水稻收穫機械化之程度高達100%。在亞洲地區的國家中,很難找到這樣的一個高度機械化的農村景象。

有了代收制度存在,業者為提高效率與收益,乃不惜投入成本,引進新型的收穫機械,使農田的收作業能夠完全機械化。在此過程中,農民幾乎不必假自己之手,即可完成收穫的工作。與昔日必須夥同親朋好友及隔壁鄰居,七早八早忙碌收割的景象完全不同。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已逐漸失去從前勞碌的嘔歌,自己原可賺取辛勞的微薄代價也沒有了,還要付出大筆的代收費用,才是農民心裡的痛。但是時代的巨輪總是往前進的,拒絕這種代收制度的剝削,可能變成一籌莫展,無法取代,因為從前的耕作制度早已不復存在了。自行收割,其代價更高。

水稻收穫是完全機械化的成功過程,並不一定能複製在其他作物之收穫上,其存在的代耕制度也僅能存在整地、播種或噴藥的作業上,收穫作業除因數量過少、種植零星,市場狹小而缺乏存在代收的誘因。除此而外,相關收穫機械未能完整研發,或由於市場胃納不足,製造上成本過高而無法進一步推廣。其中,大豆、落花生等收穫就是很好的例子,完全受限於市場而無法大量的推廣。

玉米收穫機之研發雖曾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同的機種如採穗機、脫粒機等亦曾出現,而且商品化;但最後仍然依靠進口機種解決問題,最後國產機種幾乎銷聲匿跡。當時因為稻田轉作政策之實施,玉米的收穫問題才浮上枱面,然而隨著休耕政策取代轉作,玉米收穫的問題乃逐漸歸於無形,進口數量也因而減少。在這一個轉變的過程中,許多雜糧代耕中心家數減少,最後不得不一一轉行。

1 comment:

  1. 您好.對於您在Blogger上的文章,Amos深感興趣,希望與您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不知道您是否有E-MAIL或是任何的連絡方式可以讓我與您連繫 謝謝

    以下為本人連絡方式

    E-MAIL : amoslin99@yahoo.com.tw

    林茂祥 Amos Lin 感謝您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