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機研究成果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陳秀文.
一、前言
本場創立於民國前9年(西元1903年),迄今已歷103年,為日據時期阿猴廳農會附屬農場,光復後改為「高雄縣農事試驗場」,期間歷經多次與農林機構整併更名,直至民國49年才改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目前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機研究室前身為農業經營股,設置於民國52年,工作項目除農機試驗研究外還包括農家記帳及農業經營等,民國64年正式成立農業機械股,嗣后於民國73年配合各試驗場所改制而改名為農機研究室。本室主要試驗工作項目即針對高雄、屏東及澎湖等三縣市轄區內農園作物所需田間管理或農特產品收穫後處理之機械進行研究與開發。
本場農機於民國60年以栽培面積最廣之水稻及豆類等之田間用作業機械為主要研究對象, 70年代轉為研發田間管理作業機械, 80年代初期繼續開發豆類收穫及毛豆脫莢或豆仁機具,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之試驗研究方向轉為農產品收穫後處理機械。
以下茲提供本場開發完成之主要農機試驗研究與改良成果圖片說明,提供各界參考並請惠賜指正。
二、成果
1.育苗用土壤粉碎機(圖一)
水稻育苗用的介質傳統上採用土壤混合一定量的肥料,再裝填入育苗箱內作為稻種栽培用。由於土壤大部分為塊狀形,人工作業進行土壤打碎,相當耗費工時。本場所開發土壤粉碎機,係以高速迴轉粉碎刀將土壤打碎後,經由振動式篩網再篩選出均質的土壤,供水稻育苗中心使用。
2.大豆脫粒機(圖二)
大豆是高屏地區重要冬季裡作,傳統上採收完大豆先行在田間曝曬乾後再行脫粒。本機之打擊式脫粒筒配合強力風扇及振動篩網來篩選夾雜物,脫粒率95﹪以上,豆粒破損少,殘桿含豆量亦少。
3.附掛式播種兼施肥機(圖三及圖四)
於民國72年~75年間開發完成耕耘機及曳引機等二種附掛式作業機型,其作業項目包括碎土、築畦、開溝、播種兼施肥等。耕耘機附掛式工作效率為40分/0.1公頃,一次可播種4行;曳引機附掛式工作效率為3~4小時/公頃左右,一次可播種8行,二種機型不論禾根地或整地區均可適用。
4.水稻聯合收穫機附掛豆類播種機(圖五)
於民國七十六年間開發完成本作業機,作業項目包括水稻採收,豆類播種及切草覆蓋等,工作效率為40分鐘/0.1公頃,可節省動力來源購置費用,提高勞動生產力與確保播種農時等。
5.水稻插秧兼深層施肥機(圖六)
本機之國產裕農牌YP-450型插秧機(4行式)配裝本場研製完成施肥裝置所組成,本機採用為深層施肥,施肥裝置由插植臂驅動,使插秧與施肥兩項作業同步進行,可省工、省肥、防止水質被污染及增產等效果。
6.履帶式豆類聯合收穫機(圖七)
本機作業方式係將豆類分行、割取、收集、脫粒、選別及裝袋等做業一次完成,適用於大豆、紅豆、綠豆等採收,工作效率為4小時/公頃,收穫總損失率在4.0%以下,豆粒破損率為0.3%,夾雜物率為0.5%。
7.連續式青芒果去皮機(圖八)
去皮機為針對堅實或不規則果粒進行去皮作業,從果實進料、去皮到出料構成連續自動化作業,去皮率達95﹪以上,除應用於青芒果去皮外,亦適用於芋頭、馬鈴薯、洋香瓜等球根類作物。
8.蘿蔔切割加工一貫作業化機械(圖九)
本機從整條蘿蔔之供給到切成紡錘形規格化塊狀出料,均不需經人手觸摸即成為自動一貫化作業體系,切削出產品規格大小達98﹪以上均勻化,作業能力500公斤/小時,切削過程可保產品品質與衛生,除適用於蘿蔔外,亦可應用在越瓜、紅蘿蔔、芋頭等蔬果類之切割作業。
9.椰子剝殼機(圖十)
剝殼椰子之製售方式為剝除椰子外殼僅存內果皮(硬殼)再加以冷藏保鮮販售,作法上較為環保避免殘渣隨意丟棄之污染,但剝殼過程仍以人工為之,危險性甚高。本機利用高速旋轉盤刀以切削方式破壞椰皮,殘餘的果皮纖維再依賴旋轉綱絲輪加以去除,剝殼率達85~90%左右。
10.椰殼切割機(圖十一)
本機利用方型卡盤將椰殼挾持定位,再手持滑移平台上的搖桿將卡盤推向高速旋轉的圓盤形鋸齒片,可將椰殼切割平整,方便取得椰子汁液或椰肉,作業量100粒/小時。
11.鳳梨削皮兼抽硬果心機(圖十二)
鳳梨冠芽長且帶刺,果實外表鱗片粗糙,以人工切削方法不但辛苦耗時,熟練者1分鐘約削1粒,時間雖不長,但危險性高亦不衛生。本機作業流程採用人工單粒化置料、挾持定位、去冠芽及頭端、削皮兼抽硬果心至出料為連續一貫作業化,作業量240粒/小時,去皮淨度95%以上,可大幅提昇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消費者也可即時享用新鮮且衛生之機削鳳梨。
12.印度棗分級機(圖十三)
印度棗是南部地區重要農特產品,以人工目測方式分級速度慢,易產生分級誤差。本機以果粒的重量為分級指標,從自動供料、分級至出料等為一貫作業化,一次分六級,每小時作業量達6000粒以上,分級精度達到95﹪,果實損傷率在2.3﹪以下。本機除了適用於各品種印度棗之外亦適用於檸檬分級。
13.鳳梨分級機(圖十四)
本機以果粒的重量為分級指標,作業採用人工輔助單粒供料方式,分級後果粒由單邊出料,並以輸送機將果粒送出後由人工裝箱。一次作業可分六級,每小時作業量達3600粒,分級精度達95﹪以上,比人工作業快3倍。
14.果樹殘枝粉碎機(圖十五)
本機為自走式,採用人工輔助將殘枝送進入料口,從粉碎至出料一次完成,每小時作業量800~1500公斤,粉碎殘枝直徑達6公分,粉碎後粒徑在0.5公分以下,適用於印度棗、蓮霧、芒果、檳榔及椰子葉等植物殘枝。
15.小葉菜類收割機(圖十六)
芥藍菜、白莧菜、空心菜等之採收如用連根拔起法,頗為耗工,浪費水資源去清洗頭根部,消費者買回帶根之青菜尚需切除一大截予以丟棄,徒增都市垃圾量。本機採用往復式刀剪切割作業方式,目的在割取葉類嫩芽,切割後之物料由強力風扇吹入網袋,有效切割寬度為95㎝,作業量0.12公頃/小時,比人工採收快6倍以上。
16.馬拉巴栗植體去葉機(圖十七)
馬拉巴栗為新興外銷之觀賞植物,但植體去葉方法以人工刀剪頗為耗工。本機由高架式工作母機承載,一次作業可處理一畦五行植株,每小時作業量達26,000株,去葉乾淨度90﹪,葉片傷損率在6﹪以下。
(作者聯絡電話: 08-7229461轉15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